我這邊所指的產品/產品行銷經理,主要限定於下面兩個產業:網路服務以及製造業。在我過去和他們的合作經驗當中,我發現了一些明顯的特質。
看得太少
大部分我認識來自台灣的產品經理,普遍對於專業領域的書籍、雜誌和文獻看得太少。閱讀有助於培養敏銳度,而大量的閱讀也有助於快速辨認市場所需。「早知道」的價值是非常高的,「看的比較多」也有助在產品行銷階段做出精準的判斷。
看得太多
同樣的東西看得太多。例如,只透過閱讀國內的科技「新聞」報導來了解國外的產業趨勢。這是嚴重的偏食。
累積工時是美德
以工時累積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台灣產品經理最明顯的特質之一。透過累積工時才能達成目標,是藉口,不是美德。如果一個案子的一個環節,可以透過流程的改善而大幅降低工時的付出,那為何不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多加嘗試?許多台灣的產品經理對於自己是如何培養出目前處理問題的流程,毫無所知。對於其他人如何透過流程改善來達成降低工時提高價值的表現,也不太會主動、積極的交流。
堆砌規格的習慣
最泯滅智慧的作法。與台灣的產品經理合作時,更容易體驗到這種難堪的窘境。推薦閱讀此文。
對區域了解不足
誠如前文指涉,也可以同樣套用到來自台灣的產品經理。他們普遍對於其他國家(中國可能除外)之同業人員的職能要求、產業環境、乃至於薪資水準、升遷管道、權益團體等領域,都相當的陌生。產品銷售區域的政經文化,那就更不用說了。
對台灣了解更是不足
許多來自台灣的產品經理,對於台灣社會、政治、經濟、消費等情勢,了解程度都非常糟糕,即時是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也是如此。我想這應該是台灣的特殊政治情勢所導致,只是這影響所及,遠比他們所了解的還大。
不會問問題
iPhone 4 在 WWDC 上正式亮相的當天,你身旁來自台灣的產品經理會問什麼?只要是一開口直接問規格的,都是我會盡量避免合作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