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獨立個資保護機關這件事

直接進入重點,這一次某論壇上有人兜售號稱是來自戶政司戶役政檔案這件事,戶政司、數位部等都已經公開表示不可能,但提出的說明一如往常「無關痛癢」。這些資料在不少朋友的抽樣核實之下,資料本身(宜蘭20萬筆樣本檔)的真實性非常高。如果如原兜售者所稱,數據集內有兩千三百五十幾萬筆,只要新台幣十幾萬就可買斷整批資料,那麼相信台灣政府機關有能力保護這件事,基本上在21世紀的今天可以先告一個段落了。

相關的案例過去在南美、東歐等幾個國家發生過,這些國家通常都有國民單一證號(例如身分證字號)的傳統,因此只要一次的大規模洩漏出去,那麼國民終身都會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

Continue reading “沒有獨立個資保護機關這件事”

#民防搞什麼 災難通訊和科技平台

今天也忘記是 #民防搞什麼 系列交流的第幾場了。不多說,就直接切入重點。第一個主題是災難通訊,第二個主題是科技平台的過度依賴。這兩個本來台灣的朋友搞不好感受不大,不過烏克蘭戰爭和前幾天的大停電,又喚起了不少憂患意識。

Continue reading “#民防搞什麼 災難通訊和科技平台”

[短打] 什麼叫做參與聯合國系統

直接切入主題,這篇丟出來的問題會比解答的多。不過聽了這麼多談參與聯合國系統,但對於參與的責任、成本、好處和「壞處」卻很少有人提起。我們在此嘗試一篇短文來介紹什麼叫做參與聯合國系統。

編按:NGO 是聯合國系統的另外一個大課題,我們先暫時不討論這部分。

Continue reading “[短打] 什麼叫做參與聯合國系統”

政要 LINE 被駭的後續?

前情提要:

按照這四五年各級政府資訊駭侵事件的發展跡象來推斷,發生的當下轟動社會,一週後無人聞問。三個月後偶有後續消息,一年後才得到默認證實。但由於距離事件發生之 D-Day 已久,而真實駭侵狀態又難以得知全貌,因此利益相關人永遠學不到教訓,受害者學不到,加害者也不知道是誰。資訊安全的現況,一年來改善了多少也「莫宰羊」。然後社會又一片祥和,等待下次事件的發生。

事情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驚悚。但反應卻是一次比一次鈍化,一次比一次弱化。

Continue reading “政要 LINE 被駭的後續?”

網路「八國聯軍」發布檄文,台灣在哪兒?

網路人應該都知道今天晚上(美東時間早上)最大的事就是,這可能是網路發展史上第一次由美國、英國、澳洲、日本、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 FBI 等國的外交、安全,或是負責網路安全的最高單位,聯合在同一個時間發表聲明,明確表示請中國克制自己在網路上的攻擊行為(這裡指的是 cyber attack 的攻擊型態)。

Continue reading “網路「八國聯軍」發布檄文,台灣在哪兒?”

幾件軼事

幾件軼事,非虛構。本來是易事,或是解法總有脈絡可循,不該落到如此下場。但觀乎發展情況,對不少人而說,卻是很難改善。

第一案是某協會,指名要做「數位轉型」,專務中小企業,管理階層堪稱有頭有臉,且為公眾和相關領域之代表人物。改名之後,一切似乎井然有序在軌道上。然而因為網址續約出了問題,網站已經一個月無法連上。

第二案是某次連訪,主團來自他國學人。拜訪理由,深涉高度敏感議題。席間歡笑談論,但領頭多為互識舊識,交流偏向行禮交誼。會後不久,涉其事者高調將合照發在公開網路媒介,深怕他人不知此行目的。然影像內多有可識別之人、事、時、地等要素。此等社群媒體「昭告」陋習,在行內看來全是漏洞,而且是整串的。

第三案是醫院系統遭致侵入攻擊,危害程度不知,時間點不知,病患資料之保全、保安和院方處理方式,外界全然不知。此院人人皆知,情況嚴峻,然新聞只能關心「元首」之機敏資料是否遭致洩漏。

第四案是專門服務退役體系的醫院和醫護系統。根據公開揭露之資訊,近五年來被高度針對性攻擊,但其相關防衛、防護、內部訓練和意識,可能近來才開始被口頭重視。

四案都有關鍵詞句,恰好是:(一)數位轉型(二)資安即國安。

ODI 再次的亞洲行

這次英國的 ODI (Open Data Institute) 跑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三個地區。時間很緊湊,約莫只有五天。負責國際發展事務(英籍)和服務營運(澳籍)的兩人成對,最後一個行程就是和我們吃個輕鬆的晚餐(啃酥炸紅豆喝啤酒,夠輕鬆了吧)。至少我們幾位並非政界人士,也沒什麼架子,環境和氣氛顯得格外輕鬆許多。

Continue reading “ODI 再次的亞洲行”

網路公聽會的三兩想法

公聽會在網路時代更重要,不能只靠公聽會應該是這年頭的共識了。

1) 台灣至少有數百萬人口不用 PC 上網,不上網的也不下數百萬。如果是私人機構強調效率,可以完全忽略這些人,但如果是政府機構,沒有公聽會或是只有網路溝通平台,是一種明顯的歧視。

2) 公聽會若是單純被賦予的是在程序上跑完意見蒐集的公共性,那麼地方型事務的公聽會,更需要建立好的實體和網路近用的交織管道,這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而且網路在實務面能扮演什麼角色,跟一般要求效率的思維可能會很不一樣。

3) 但公聽會在政策的形成扮演什麼角色,能扮演什麼角色,曾經扮演什麼角色,到底有什麼用,用處又在哪,公聽會解決了多少問題,這些都是目前公聽會網路化應該好好研究的方向。

4) 中央歸中央,但支持地方政府有網路政策平台所需要的成本是什麼,在採購上有什麼問題,是否有足夠的行政能量處理,沒有的話要怎麼讓地方政府有共用共通的服務、技術、和維運元件,以及費用分擔如何劃分等,這些在 GSA.gov 有很多的前例可參考。

5) 行動載具在公聽會的整串階段能扮演什麼角色,相較於其他亞洲的國家/地區/市場,這是台灣行動產業所特有的 “unfair avdvange”。據我所知,光手機上面的普查系統就有廠商在非洲躺著做,台灣的朋友應該試著好好抓這一波(研究、開發、商業服務、市場實驗等)。

6) 人的價值在公聽會很重要,第一線的營運人員更重要。這些人是公聽會和政策形成最有價值的一環,在規劃任何公聽會網路化的時候,別忘了這是可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提昇行政數位能量的。

7) 對於更大的社會議題和公聽會網路化的處理原則,「效率」應該是用在對內 (G2G),不是對外吧。

Code for Healthcare 工作坊 @ 高雄

Why Code for Healthcare

Data science in Healthcare: Hot or Hype? 傳統保守的醫療產業,該如何面對,甚至運用新興熱門的資料科學呢?我們將採用工作坊和座談的方式,解構生活周遭的社會經濟與醫療問題,嘗試摸索發展 Code for Healthcare 未來的計畫雛形,例如:

  • 身體數據如何為一般人所用
  • 探索如何運用智慧資料分析協助醫療品質改善
  • 醫療資料視覺化如何辨認重點並引導醫政方向
  • 時空地理資訊對透視醫療問題的務實建言
  • 如何走出醫院走入社會與更多的開放資料腦力激盪

本次活動以工作坊和座談形式進行,免費參與,名額有限,台美連線。請儘快報名

誰適合參加?

  • 醫師、護理師、以及具備其他專長的醫療體系工作者
  • 對改善醫院管理效率有興趣的人
  • 醫療研究者
  • 消防急救、公共衛生機關
  • 熱血、對醫療議題有興趣的軟體工程師、資料分析師與視覺設計師

活動議程

2014 年 8 月 16 日(六)

  • 13:00 – 報到
  • 13:30 – 本次工作坊目的與 Code for Healthcare 說明
  • 13:45 – 演講一(暫定:公開、開放資料簡介)
  • 14:15 – 演講二(暫定:資料集簡介)
  • 14:45 – 各組 pitching (5 mins each * 10)
  • 16:00 – 團隊討論、交流、開始實作
  • 18:00 – 會後自由餐敘

2014 年 8 月 17 日(日)

  • 09:00 – 報到
  • 09:30 – 工作坊
  • 12:30 – 用餐
  • 15:30 – 各主題成果發表與交流
  • 16:30 – Code for Healthcare 下次主題討論
  • 17:00 – 真正賦歸

網址:http://cft.kktix.cc/events/cfh-2014-summer

觀點

‪#‎以色列‬ 蠻有趣的,分享一點經驗。

某次在歐洲某地開會,和一位蒙古以及紅髮的以色列女子吃中餐。當時談的是網路在三地的發展現況為何,然後以他們的各自觀點來看,普及網路,活絡網路社會發展的最大挑戰又是什麼?

蒙古的問題比較容易理解,但談到台灣時,以色列的女子拼命問問題。我想可能是因為雙方交流還算頗為密切,所以問題都很尖銳,很直接,而且很特別,有些聽起來根本就是有好戰 (belligerent) 的味道,但我知道她的本意不是如此,所以飯吃的超級愉快 der。

當然這不是第一次和以色列人打交道,不過連在吃飯時都可以聽到迥然不同針對特定領域的觀點,再度證實多打交道是對的。預設不言說的觀點常常是好事或「壞事」的關鍵,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族群會有自己的 default 觀點。有時要走出鬼打牆的困境,觀點超重要,但可能需要借助外力來建立。

開放發展與剝削

聽到幾個數字和幾份抱怨,數字的單位是錢,抱怨的目標是公共採購作業習慣和標案廠商的陋習。數字有2、10、75、90、130,也有240、300、700和1000,也有2000、3000到9000,還有10000以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後面的單位是萬,所以最後一個大約有一億多。

如我之前所述,「開放發展」最怕的就是被政府和商業的遊戲規則聯手「剝削」。剝削有被剝削的主題。這不只是台灣發生,在很多國家也很常見。不過我們只談台灣,因為這對不少朋友來說比較熟悉一點。

例如我翻譯了一份文件,跟德國的原作者取得授權同意,然後一年後就出現在某政府機關網站的結案報告上,而處理這份報告的三個環節,都是認識的朋友。

例如某人做出了電力視覺化的示範,於是就有人樂得連雛形都省的開發,直接提案。原作者當然也不知這事。

例如某人將工商登記的資料爬了下來,於是就有人樂得連 sample data 整理都免了,因勢導利,幾年期的計畫,一樣拿到。原作者知情與否,大概也不是很重要。

例如開放食庫的目標,大致把美國和歐盟目前的作法,透過資料的開放揭露,讓食品安全跳出除了監管目的之作為,把選擇權交回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自己決定,我們謂之是聰明的選擇。食庫談過的單位在一輪的「教育訓練」之後,知道這事要怎麼藉機發展,於是在日前的盛大合作記者會也開了,新來的政委也當然願意加把勁。食庫拜訪過的單位,樂得上鏡頭拍照,宣示食安正式啟動。一個月後,收到這封信。把 RFP 都讓你有梗可寫了,值個1000也不會說不過去。

可是,食安現在跟消費者的關係是什麼?現在還有人在討論嗎?

例如某人念茲在茲,心理一直想要開的大會,最好是現任總統或副總統來站台。於是聯盟內成員雖然各有打算,但形勢比人強,只好虛以委蛇,或是各取所需,不好明講。會也準備要開了,但我就是一直會收到其他國家的私下來信和詢問,問說是怎麼回事。

或是1000的計畫,75個團隊樂得參加。如果這75個團隊有機會看到其他的1000的部分是怎麼寫的,不覺得,不只鬧劇一場,而且很廉價嗎?

或是在某兩國的高層雙邊商務會議上,DSP (http://datasci.co/) 還被強調一直沒有官方色彩。這點也好笑,沒有官方色彩反而變成賣點之一。DSP 當然沒有一點官方的色彩,連場地都不用官方的,因為這樣才能真正反應真實的成本,測試出真的市場,了解真的需求,以及必須背上什麼樣的責任,一步一步做真的。

下雨天吃頓壽司,簡單這樣。真正的市場都不在這,如果還如此耽溺,就真的對不起我們繳的稅金了。

胖卡的六週年

距離胖卡第一次出車剛好滿六年,陳力提醒我才想起來。在台灣這麼多數位計畫當中,這大概是唯一可以變成通俗語彙(胖卡 = 單箱改裝的麵包小貨車),成為常民文化的唯一。當時 kick-off 的時候,身旁的人看不太懂,雖然我也有想要藉由這個計畫來實現的「野望」,但畢竟計畫的背後還是有個團隊(即便是鬆散狀態),如何發展,還是要看當時有的資源才能決定。

胖卡的特殊之處不少,要說起來還真多。六年來已經累積超過一千趟的出車,從數量和影響力,尤其是那種妳在網路上根本看不到的實質影響力,比任何一場 demo show 和 hackathon 都更為深入在地和民間。當然這計畫也有自己的挑戰,在此就不多說。

在胖卡沒有機會實現的各種主意,在台灣的部份,目前都放在 Code for Tomorrow(有些我拿去其他國家搞了),算是個人小小的願望,也是十多年來的工作之餘,陸續運用網路突破台灣社會發展想像的連續實業。Fred Chiang 在英國 Open Data Institute 介紹的 Data Science Program 也算是其中之一。

這兩個計畫的相對「成功」,對台灣的公部門、私營企業和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甚至媒體,都有很大的啟示。本來看起來都不太可能,但越走確越重要。不過接受過的採訪畢竟都還是第三人寫的,我還蠻確定更重要的部份都還沒被好好的說出來。如何讓這股實質的社會改造力量「滲透」所有型態的組織和機構,獲致良好的發展,接下來一定還會有更棒的。

資料科學計畫的初步經驗

當初弄 #codefortomorrow 的想法其實有三支箭,算是國發和國合的層級。

  • 對政府,包含地方和中央(所以有很多開放體驗/發展活動)
  • 對中大型企業,尤其是資通訊轉往服務一般中小企或大型國企,例如微程式 (Ubike 廠商)
  • 對新世代的人力培養與公民創新

與 SYSTEX/Etu 合作的「資料科學計畫」也算是第2。

也希望各位能多幫 Code for Tomorrow 傳遞募款成立基金會的訊息。台灣的生猛社群,早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更大的挑戰。強健的社會創新安全網,將會是所有國民之福。

延伸閱讀:資料科學團隊人才培育分享 ─ 以 DSP 為例 via Fred Chiang

給遠通的建議

戰略:戰場拉到更高層次(國發2014年2月掛牌)
公關:let the data speak(PR 層次和 node network 的合作)
市調:有簡單快速的作法 SMS/survey(世銀作法、WAP Push、雙向簡訊)
商發:data-driven service/infrastructure
故事:Honda Internavi DOTS (design a new transportation story)

工作之餘閒暇筆記

幾件工作之餘的閑事雜記:

  1. 本週三應台灣的行政院研考會邀請,對東歐四國外賓和中央政府電子治理的各先進,說明台灣目前 #opendata #opengov 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地位。席間保守的給了點完全不同前幾場的觀點刺激,希望能在後續發酵。出席費 NT$1600,所以大家別想太多了。
  2. 本週末 http://datasci.co/ 的「資料科學計畫 ─ 團訓班」計畫將開放報名,行政和教務團隊都想當優秀(不是我)。相信會帶來完全不同的風貌!
  3. 下週三日本的川崎市政府(神奈川縣)派員來台,將台灣作為考察開放資料發展的第一站,謝謝所有協助的機構和朋友們。預計這份日本地方自治史上少見的研究報告,將在明年三月發表,當地的九千多個自治體,應該都有機會看到這份報告。#codefortomorrow 很榮幸能促成實際交流,跨域參與研究。
  4. 下週五預計在高醫大討論「高屏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也邀請了當地的朋友參與。當日晚上 20:00 會在豆皮文藝咖啡館(地址:803台灣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31號2樓)和對於 #opendata #opendevelopment #codefortomorrow 有興趣的朋友聚會,歡迎參加。
  5. 下週六下午的 #dataweekend 主題為:城市、資料、桌遊、應用,相當有趣,不妨看看,我也會在https://kktix.com/events/dataweekend-08/
  6. 下週在泰國曼谷的 AIDF FOOD SECURITY SUMMIT: ASIA 2013 雖然收到邀請函,但和日本友人來訪撞期,很可惜無法參加。活動和議程請參考 http://www.aidforumonline.org/ 主辦單位的部份,台灣的朋友可能陌生了些,例如 FAO, GAIN, UN ESCAP, WFP, World Vision, Aidmatrix, UN OCHA, Asian NGO, IRRI and ADB 等。很重要的一場會議,可惜。
  7. 下個月 Open Data Institute 即將來台簽約,簽約單位是誰我不知道。不過他們希望透過多了解台灣的實際現況,預計下週會有一場線上會議,明年也會安排一場和對方的公開討論。
  8. 幫忙寫序的一本書也即將開賣,在這無趣的年代,或許真的需要點 #gamification 的味道。
  9. 正在安排短期內可以在 #odhk (Open Data HK) 和當地的朋友交流。認識了這麼久,還沒真的參加過 #odhk 的活動。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