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時代的城市發展。
過去幾年在亞太地區跑了一些城市,也近身和不少城市間的友人保持良好的默契。但現代城市和城市之間的交流,城市的治體本身能扮演的角色,還是相當有限。部分原因當然是治體負責人(如地方首長)本來的經驗就稍嫌不足。稍微有點資歷的,多半還停留在學研時代的求學交流,偏向個人、單一以及單純。窄化的經歷缺乏了立體的社會感受,所以就算有心想做的,丟出來也就是過去的那幾套:很多是一廂情願,而且經不起網路時代的營運考驗。
但透過城市和城市所發展出來的交流、人流和資訊流,卻是越來越蓬勃。公共與城市的創新要如何看待?權衡發展的參與架構要如何擘劃?這些都是即刻必須面對的問題。原因是這些舉措都會影響到這一代和下一代的生活,也會讓上一代所累積的社會資產,得以開創性的獲得抒發。
這兩三年,分別在 #新加坡、#曼谷、#香港、高雄、台北、#上海、#首爾、#東京 等地的不同場合,多次分享開放發展的經驗和看法。在夏日收心的這個時間點,幾位友人又安排了兩場活動。歡迎有興趣參加的朋友,權且保留以下時段:
– 9月20日(六)在 #台北 安排了一場上海的經驗。
– 10月12日(六)在 #高雄 安排了一場東京的經驗。
達卡(孟加拉)、深圳、雅加達、馬尼拉到檀香山可能是2015年的目標,相信城市間的交流會更為精采。好好的關注身旁的城市,長出來的活力和機會,才會是真的。
#opendevelopment #opendata #iot #codefor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