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於倉促,先以此版本視人,其他諸國部分,再行補遺。影片可由線上觀看。
簡報末推薦的幾本書簡易介紹。
1. Responsive City
芝加哥、波士頓、紐約等地方城市如何辨識傳統治理困局,善用網路思維,找出實踐路線的實務經驗,全部都是一手資料。無論你想採取 Code for America, OKFN,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還是 Impact investing 路線,這裡有全部的經驗。
2. Finland as A Knowledge Economy 2.0
真正完整了解芬蘭如何長期保持資通訊優勢的最佳書籍(還是免費的)。從中央、地方、產業、創新、國際合作、地域槓桿、政策組織改造、公私營夥伴的嘗試、赫爾辛基、資訊和行動社會等,看了你就完全不用看國內所有的媒體,或是說,層次感會很清楚。
3. The Innovator’s Hypothesis
執行時如何運用機敏的機制(如加入經濟和財務因素的 hackathon)來實際實驗商模或是各種模式能否在市場存活的商模測驗模式。幾百頁講一個基本的作法,非常多的例子,相當詳細。
4. Net Smart
60歲的人怎麼 net smart,作者本身 Howard Rheingold 就是這方面的翹楚。當年他的 “smart mobs” 一書可是經典。文體暢快,好讀輕盈。
5. The New ICT Ecosystem
舊的資通訊(台灣就以台北市電腦公會為代表)生態和新的資通訊生態有什麼不同,哪裡不同,這些資通訊發展成熟的老國大國小國又在什麼路線上匍匐前進,網路因素在新的資通訊生態扮演什麼角色,這本把舊邊界跟新的邊界勾勒出清楚的輪廓。
6. Networks and States
「網路」概念如何和「國家」概念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什麼國際平台以及有誰和誰在「交戰」。地方因素怎麼浮現到國際舞台,國際網路因素怎麼衝擊地方治理,從頭到尾介紹1990年代之後完整 p19 頁所提到絕大多數議題 。不好嚼,要花點時間。
7. 台北新政評論
之前對台北市新政的一些看法。
8. Traversing Digital Babel
遠在 open data 風行之前,例如美國、英國、澳洲、丹麥、荷蘭、芬蘭、以色列是怎麼做的。真正的經驗、真正的數字、很多的失敗和很多的數字,例如澳洲 PSMA 機構和台灣的國土地理資訊,仲裁機制、誘因設計、財務誘因設計等,這本書寫的太清楚了。可以看看善辯的以色列人怎麼看這些政府體系資料交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