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最棒的經驗就是從老外口中知道台灣政府的困境,比從自己政府知道還快還完整,尤其在 twitter 和 linkedin 的兩個平台上,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可多轉移自己的社交時間到兩個管道。
FCC 的 CIO David Bray 日前低調訪台,談到台灣作為一個與美國交好的實驗場域,會有什麼困難 [a]。例如:
- IoT 和 IoE 讓一般使用者承受更為巨大的風險
- 目前資安作法通常以人為緩衝中介,但在 IoT/IoE 可能無法無此處置
- TCP/IP 上面的各種微小問題在 IoT/IoE 更會被放大、凸顯和暴露
所以在台灣和美國合作的實驗場域作為面,需要建立的是模式。而 David 在台灣所看到的實驗構面有:
- 疾管局派(相繼於美國 CDC)
- 法務部派(相較於美國的… 很多網路安全單位),台灣是原爆點,又會帶衰被香港繞過來的炸到(以下略三千字)
其實這套思維可以聊更多,例如澎湃的 civic tech 生態如何捕獲價值 [b] [c],由誰捕獲,食物鏈或價值鏈是什麼,如何避免因為快速捕獲價值而造成生態資源枯竭等,這些都是2015年的精采議題。台灣的物連網應該聊這些上游端的模式才對,模式對了,下面就自動就位了。
至於政院的那版智慧白皮書應該沒提到這層次,但這是部會每天所面臨到的問題。相較於府院,部會還是比較懂自己想走的方向是什麼。
[a]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taiwan-internet-everything-david-bray
[b] https://blog.schee.info/2014/12/03/civic-technology-made-in-taipei/
[c] https://blog.schee.info/2014/12/31/growth-strategy-demographic-dividend-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