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台北市政府幕僚透過管道來邀請成為市政顧問,屬網路資訊分組,但我自覺經驗不足,且這幾年對國際事務(商務)興趣和涉獵還比較高一點,所以想都沒想就直接拒絕(有對話記錄佐證)。後來這件事當然就沒放在心上。
沒想到另外一個單位主動多次來邀,性質屬產業分組,既然熱情如此,好吧那就不妨試試。但市政顧問能做什麼,講坦白話,我個人期待著實不大。
看了分組名單,我感覺「國際組」反而比較是迫切需要的新分組。有些事在台灣可以搞的如火如荼,談的好像舉世皆知,但走出海疆多半是無人聞問。這在兩年前一場「訊息孤島的突破」一講我曾特別提及。或是有些事看的角度,總是會自動往下游匯藪,例如一堆人卯起來突然關注 #AIIB,卻不見長期關注世行或亞洲開發銀行間競合歷史的各種訊息。
另一個就是日前百度廣告腳本被不知名單位塞入惡意 js 直接攻擊 GitHub 這件事,也不見台灣有以城市基礎資通訊建設之防衛角度的任何即時評論。想想看若是一個城市的「物聯網化」和「智慧化」之後,只要被動動手腳就能癱瘓整個維運系統,你說這是什麼單位應該要傷腦筋?
這年頭的國際公共事務、業務發展和跨國商務的合作,也幾乎無法避免必須透過網路來達成。而城市和都會能夠扮演的角色,也遠比十年前高出許多。前幾天聽到義大利前外長的演講,馬上就能透過 twitter 私訊進一步請教。這其實都不是什麼大作為,反而是一些很基本的國際交流元素罷了。
我想下次若開會,我會提議成立國際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