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三級運動日誌 – Day 36, 37, 38

這三天一起寫,分別是 Day 36(6月19日)到 Day 38(6月21)日。如前所述,現在不打算每天寫,所以記錄的主要目的就是真的紀錄。

首先是開放水域的游泳

這幾天做了兩次比較完整的游泳,第一個地點的河面寬超過三百米,另外一個則是會常去的河段,大約接近一百米寬左右。現在很多以觀光客為主的親水遊憩區都是封鎖的狀態,所以不少好的地點有拉封鎖線。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去,只好往更為郊外走走。

北部這幾天沒有明顯降雨,河流流速偏向穩定。但到了三百米寬的河道,很難說河流中段會有什麼不同的紊流。而且下水點是另外一個挑戰,太麻煩的很難下去,例如荒煙蔓草,急坡陡樹,還是泥沙沖積地等,都會造成上下岸的困擾。另外就是身上也要帶著有收納空間的浮球,否則隨身貴重物品沒有地方放。我是通常至少會帶一瓶水。

三百米寬並不難,但河道中間的水溫變化差異很大。蛙腳踢感覺突然一陣寒意,或是頭先到碰到一陣低溫水流,這都不是少見的事。比較奇特的是遇到高溫水流,水溫很明顯高過30度以上。這會非常難受,因為這個季節河流水溫不至於高於24度,在這溫度游泳是很舒服的。但突然一陣高溫水流襲來,身體會發癢,頭會過熱,換氣呼吸的節奏會被破壞。這時候也只能放低速度,變換泳姿。但腦袋裡還是會想說這是不是工廠廢水?這個河段應該不至於發生,但在台灣實在是很難說。遇到低溫水流我還有經驗,但高溫?在一般的台灣溪流就很少了。

然後是久違的坡跑

這三天還有參雜坡跑的課表。坡跑有好幾種組合,我抓的比較長距離,約400米連續上坡,爬升約35米,來回六次。這三十幾天以來還沒有安排坡跑,所以抓這個距離和坡度也是讓身體重新拾起訓練的感受。挑選什麼距離什麼樣的坡度也是門學問,短距離的坡道不是問題,但要找到長坡而且足夠的爬升是個挑戰。我心目中的是五公里的距離至少要爬升500米的海拔高度,能爬升1000米更好。我在平常運動的山區有四公里爬升約410米的路徑,而且還不是林間小道,這感覺非常的適合。10公里一下爬升1000米我還沒找到,太遙遠的地點不予考慮(因為不是要出遠門登山)。如果有朋友知道北部有什麼好的路線,也麻煩告知。

義大利這種路線是夢想路線:10公里爬升海拔3000米,但這就要用手杖了,而且要有團隊協助補給和安全。

就先這樣,我們幾天後再相見。訓練都在持續,沒有間斷。祝各位在家運動平安,訓練有成。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