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搞什麼:安全/防衛訓練不是東湊西湊想到就練啊

這次因為有幾位推特朋友的推波助瀾,讓我幾則推特都衝上了超過10萬的 impressions。加上烏克蘭戰事急轉之下,雖然這是第三場小活動,但也因為世界局勢的變化,吸引不少人對於台灣民防現況 (state of Taiwan’s civil defense) 的關注。

前兩場主要談的都是過去和現況,這場本來沒有要談這些。不過還是花了簡單十五分鐘介紹。這十五分鐘的主要重點在於:

  • 了解民防在台灣是有歷史的,能從哪裡取得文獻
  • 本島和外島的歷史不同,尤其是金馬地區例如軍事科、類似戰鬥村的編制
  • 現行民防業務和一般民眾的距離很遙遠
  • 民防業務主要是內政部在管轄(消防署、警政署),而不是國防部
  • 新成立機關國防部全動署的背景和過去
  • 為什麼我會說有這十大體系(詳見前文
  • 民防三大想像(剛好體現不同世代的印象)

我在「民防搞什麼:初心篇)把上面要點寫的更為詳細。

當然這樣的探討不會只停留在知識上,不過因為大家的背景差異太大,對於民防的想像也非常不同。如果我直接針對我的專業領域去談,那麼也可能只有專業領域的人才有興趣。所以這一連串《民防搞什麼》的活動並非專業訓練課程,而是一個窺見現代民防各構面的一個小小平台。這些分享的經驗和知識,對於未來探索民防的問題都會派得上用場。

我這次想提的是水域安全訓練的部分,當然用了一個受過軍事訓練的朋友都會聽過的詞:教準。我有收到意見說,那個老兄啊,你這麼偏向學術,怎麼都在講這些事?我說,你要訓練一群人能在緊急應變時使用一定的技能組合,派上用場,還不會傷到自己人,這當然不是打打喊喊就可以啊?尤其是安全訓練,安全的意思就是在面臨危險時降低風險,提高生存機率。如果面臨的是戰災,戰災的型態如此多種,要把一個人訓練到能有足夠安全意識、熟悉安全確保手法,難道不用先把這些教育和準則搞清楚嗎?

所以我才舉了水域安全為出發。當然這不是戰災的場景,但是要渡河移動的場合,戰爭時會不會發生?在台灣西部當然有可能。不管是受過水域安全哪一種訓練的,在渡河時一定會有更高的機動性。我用關渡大橋被自己人炸掉以阻擋淡水河下游往上的航運為例。你住在淡水,希望撤退到南方的老家,但是關渡大橋被炸,你不能走台61西部路線,也不能過橋後走五股往南。而台2線往台北,要不就是陸路塞死,要不就是高度管制整點放行。如果你知道如何渡河,知道潮汐,而河面的管制也較為鬆散。平常有使用浮具,甚至有IRB可以使用,那麼你直接走水路往上游走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當然上面的場景不切實際,我也承認,對一般人而言更是用途不大。我只是舉例說明,水域安全訓練是在特定場景可以幫上忙的,尤其是在西部夏季荒溪突然暴漲,更是派得上用場。但水域安全的訓練有百百種,哪些你渡河所需要的安全訓練,是在什麼單位開的課程裡面可以學得到呢?這就是大哉問。我們想當然耳說,救生員總知道吧?很不幸,答案是否。你可能會再問說,救生員不是在水上都很厲害?很會游泳?我想這也是錯誤的印象。光救生員訓練的課程內容是什麼,各家授證單位也不盡相同。而且救生員的證照是教育部體育署在發的。有些授證單位的歷史,甚至比教育部體育署來的悠久。如果你實際去參加這些訓練課程,希望得到水域安全訓練的能力,你或許才會發現,原來和想像中的這麼不一樣。

同樣的狀況會不會發生在其他安全訓練的課程體系?當然會。戰災的場景之下會需要什麼安全訓練?這可多了,那麼那些基本、共通、在台灣比較容易遇到的威脅場景,到底是哪些?沒有場景的想定,我們就很難擬訂出有效的訓練準則和實質的訓練內容。而因為民防是如此龐大的題目,需要的安全訓練又是如此龐雜,民間的安全訓練文化並不是沒有,但是要因應戰災型態的 “recalibration” 過程,調整到符合全民防衛的教準基礎功夫,若是忽略求快沒有做,最後會遇到非常多問題的。打個比方,訓練內容早已被實證無用、訓練單元前後次序不對、訓練執行手法風險過高、訓練單元組合無效,「長官喜歡看」但真的沒有用等,這些都是全民防衛整體力量在民防訓練裡無法善盡發揮的罩門。 

我在第三場線上的座談,舉了澳洲的 training.gov.au 為例,把其中一個台灣所熟悉的 CPR 心肺復甦訓練的單元拉出來看。CPR 在戰災可能重要性沒有止血來得高,但從全民受訓人數最多的急救單元項目來看,CPR 和使用 AED 顯然是數一數二的普及。

澳洲的 training.gov.au 對於 “Provid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在 “Unit of competency details” 的描述是很清楚的,而且還有:

https://training.gov.au/Training/Details/HLTAID009

這個 HLTAID009 的單元,是很多安全訓練課程共通的必修單元。我們從 Royal Life Saving Society 的網站去找在新南斯威爾斯州,如果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游泳池救生員」,那麼需要的必修單元是哪些?

  • HLTAID009 Provid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HLTAID003 Provide first aid (Prerequisite) 
  • PUAEME001 Provide emergency care 
  • PUAEME003 Administer oxygen in an emergency situation 
  • PUAOPE010 Operate an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in an emergency 
  • SISCAQU002 Perform basic water rescues 
  • SISCAQU006 Supervise clients in aquatic locations 
  • SISCAQU007 Perform advanced water rescues

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識別碼,例如前面提到的 HLTAID009 就是第一項。而第二項的 “HLTAID003 Provide first aid (Prerequisite)” 就是你開始想接收游泳救生員之前所必須先行修習的單元。

如果你剛好知道台灣的水上救生訓練是怎麼做的,各協會的課程內容是怎麼安排的,還有教育部體育署扮演什麼角色,那當你看到澳洲一個全國性質的協會,在新南斯威爾斯州是如何揭露訓練內容的準則,你會知道台灣和澳洲在這一部分的差距是幾十年內可能都趕不上的。

這就是對於安全訓練教準發展的重視。澳洲在各種水域的死亡人數確實比台灣還少的很多,這也是實證有效的成果。

本來探討這個 “indoctrination” 不應該是我們這種人的事,但當你要邁入實務,你的威脅想定是提高在戰災下的生存機率,這問題要先問自己的。好吧,就算是提高戰鬥人員的生存機率好了,那麼這些「戰鬥人員」或是支持他們的人要如何受訓才有效,而不是只在枝微細節上的文字下功夫?那你就知道這件事有多重要了。

其他國家當然有現成的教材,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先自己摸索,要自己認真想過,才不會流於東抄西抄,最後篇湊出的東西也和初入門的沒有兩樣。

我前天線上第三場的交流當然沒有談到這麼細,這些透過文字可以更清楚的表達。目前坊間有很多因應烏克蘭戰事而突然興起的一股研究潮,但只要想想要怎麼安排有效的訓練是如何的困難,我想這一段的探索途徑,也能讓真正想長期投入全民防衛的朋友們,有些指引。

最後,就是預告在3月12日台北時間下午16:00~18:00,我們有第四場(實體)的交流座談,這次主題是「民防體系下的基本個人能力」,這場比前幾次更往實務的方向推進。歡迎大家預留時間,我們會在相關的社群媒體公布(標籤:民防搞什麼)。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