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預約接種系統的隱私保護初探

這個主題很熱門,因為它是切身的主題。有些主題很遠和你我無關,怎麼關心都不會直接遇到(例如:離岸風電開發和融資、台積電美國設廠)。第二個原因是系統的「使用者」牽涉到不少人,不是平常想像中的「你」和「我」而已。第三個原因是「預約系統」不會只有「資訊系統」而已,這在不少進步國家都是如此(如:瑞士、美國、澳大利亞)。好的疫苗預約系統不一定是資訊系統,但資訊系統一定會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在資訊系統裡面最關鍵之一,就是資料(數據)和資訊本身。第四個是預約系統不一定是「中央統一」就是好,在不少國家,中央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和台灣不太一樣,因此在資訊系統的建置和隱私保護的部分,就不像台灣對於表面上看起來「統一」的資訊系統和「放棄隱私」以快速取得便利和安心保證,有著高度的偏好。

我們就開始探索吧。

Continue reading “疫苗預約接種系統的隱私保護初探”

疫情警戒哪裡運動?板橋試探篇

在思考戶外運動哪裡合適的時候,想到了有不少工具可以使用,其中一個是使用軌跡所描繪的熱力圖 (heatmap)。軌跡的意思是目前不少人或透過穿戴式裝置上傳慢跑和自行車的路徑,而有幾個比較全球性的網路服務每日搜集了不知多少的路徑資料,台灣的運動族群人口還算有一定的量,所以這幾個網路服務所提供的熱力圖,是某種可以參考的資源。

聽了半天還是聽不懂?我們直接來探索。

Continue reading “疫情警戒哪裡運動?板橋試探篇”

台灣對立陶宛的感謝就如午後雷陣雨一樣

這個議題蠻有趣的,這兩天在網路上相當熱門。立陶宛是什麼樣的國家,我相信對於西歐熟悉的朋友而言都稍嫌陌生了,更何況是在東歐屬於比較弱勢的立陶宛?這樣的感謝熱潮展現了某種普世價值,但也向午後雷陣雨一樣,可能不容易留下什麼。

Continue reading “台灣對立陶宛的感謝就如午後雷陣雨一樣”

數位發展部在疫情期間跑去哪了

去年中到今年初台灣的肺炎疫情尚未爆發之前,「數位發展部」的關注度比較高。我也花了時間,觀測這個部會的發展方向,雖然最後與原本的推估不盡相同,但在利益相關者之間,還是得到精準的關注。不過在短短不到四個月後,時空迥異,社區感染肺炎爆發,連帶台灣整體數位環境的安全和整備,因為三級疫情對社會的強力管制,讓「數位」「遠距」「在家工作」「數位轉型」「科技防疫」「隱私」「數位集權」等熱門議題,也在台灣也實質躍上舞台,不再是天邊遠的政策口號。

Continue reading “數位發展部在疫情期間跑去哪了”

蔡政府處理假消息的戰略罩門

最近某特定古老 telnet 討論群的「反串」議題炎上,我對此事毫無看法。但我認為蔡政府有四個處理假消息的戰略罩門,短期內她的團隊(國安)大概沒辦法處理得好。當然這成立的前提是這個議題在過去三五年的熱度雖然浮浮沈沈,但至少有曾經被放到國安的機制裡研析。另外,我的這些觀察的成立還有另外一個前提,那就是指揮官知道怎麼運用現成的國家安全機制。

Continue reading “蔡政府處理假消息的戰略罩門”

三級防疫警戒的區域訊息生命線

說說這幾天中央的 CECC 看起來在記者會舉辦的形式被迫有所改變,但其實這也是不得已然。資訊的搜集、彙整、傳遞、更動、檢核和授權發布,就算之前做的多麼的快速,當確診者到了一個數量之後,處理資訊和發佈的「應變系統」通常會顯得手無足措,而平時對於「訊息流」「指揮鏈」沒有優化的團隊,在這個關頭上都會遇到問題。

Continue reading “三級防疫警戒的區域訊息生命線”

「像信天翁一樣」划龍舟滿四個月

龍舟這項運動,知名度很高,但玩過人口的顯然是極為少數。類似我這種長期在運動的,也在去年底終於加入了一個龍舟團隊。我不只是從零開始認識,也體驗到迥然不同的運動風格。但這篇不是討論這項運動的精細技術也不是市場面的觀察,純粹是在划了四個月後的心得抒發。

Continue reading “「像信天翁一樣」划龍舟滿四個月”

接受瑞士 Republik 新聞期刊訪問

接受瑞士德語 Republik 新聞雜誌的訪問,談在台灣已經不太有人關心和習以為常的:(1) 科技防疫 (2) 台灣模式的風險。當然此報導的主軸不是如此,不過算是持平在一年後檢視台灣的經驗對於瑞士和德國等先進國度,整體社會到底是否應該 (a) 積極暸解 (b) 完全漠視,還是進一步研究 (c) SARS 之後台灣做了什麼。

算是一篇比較持平的報導。

詳讀 Lernen von den Besten: Was sich ändern muss vor der nächsten Virus-Katastrophe

Photo: https://kjchan.com/

LINE被日政府調查 台不可置身事外

上周由日本媒體獨家揭露通訊軟體LINE因為地緣分工考量,將部分監測業務委由具有高度政治敵意且註冊在第三國的外包商執行。更令人譁然的是,日本境內雖然素有針對個資安全所設立的正式機構「個人情報保護委員會」,但在法制監理密度尚稱足夠之下,此日韓科技巨頭卻長期允許位於下游外包第三層的中國工程師,多次讀取位於日本境內的客戶資料庫,進行高達數十次疑似未受充分授權之個資檢索,此事當然非同小可。

[…]

2021/3/24 見報蘋果日報(台灣)紙本,詳全文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323/QQ2Z2N6YYRBKJKRKCD7RUWFLTA/

台灣「海外資安義勇軍」是否可行

先說結論:看到《天下》雜誌的這篇報導「昔日被抓的台灣白帽駭客 如何當上亞馬遜資安總監?」有幾點感受:

  1. 台灣人才來源和面貌多元
  2. 台灣沒有場域發揮

但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之都可以理解的常態。過去這不少任職於美商以技術進階到管理職出色的,在2013年之後有幾個人,後來都成了一方之霸的公眾人物。他們分別是張善政 (Google)、翟本喬 (Google),近期的杜奕瑾 (Microsoft) 和最新的陳浩維 (Amazon)。這幾位在職涯表現出色的人,都可歸類到非典型的發展路線,但共同點是有超然的技術能力、二來在某個生涯點算是傳統「成功學」定義下的成功,三來都是男性,四來都愛台灣想奉獻土地。而在「回到」台灣之前,媒體都先有不少篇幅的報導。後來和政府之間的關係也保持的不錯,在公領域有所建樹。

Continue reading “台灣「海外資安義勇軍」是否可行”

LINE 部分監測業務外包中國公司這件事(中)

前情提要:LINE 部分監測業務外包中國公司這件事(上)

日本上週自從某新聞獨家揭露 LINE 部分業務外包中國公司之後,各界討論如「風林火山」一發不可收拾,我隨意搜尋和檢索各大日本媒體和社群網絡,公開的討論訊息不會低於百萬之譜。日本公家單位從內閣官房、厚生勞動省和地方政府,都有些明快的動作。甚至政治人物也在自己能主導的場域公開發言,表示「我有關心」「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等之情事。這些動作不盡然是直接禁止(或建議)公務人員使用 LINE 的服務,也有不少純「陰謀論」和「極右翼」況味濃厚的發言。但無論如何,各利益相關者都有基於本位的動作,表示此事有討論熱度、有談論必要,也有因應之難度。防衛省立即也表示自己內部並沒有使用 LINE 服務(禁止),但在對外公開的人才招聘和活動揭示等,則是有所採用。

Continue reading “LINE 部分監測業務外包中國公司這件事(中)”

LINE 部分監測業務外包中國公司這件事(上)

此事非同小可,但在台灣如風輕雲揚一帶就過。我只能說台灣整體社會在由網路 “big tech” 所帶來的新興複合式威脅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輿論的相關討論一概複印此集團在臺灣分舵的新聞稿,談的不關己事,猶如看著另外一場遠方的大火。

可是不對啊,蔡英文總統曾參訪過 LINE 在台灣辦公室。可見此公司(不是只有一間)在台灣的份量不是一般的網路公司而已。

Continue reading “LINE 部分監測業務外包中國公司這件事(上)”

Clubhouse 的安全威脅型態

春節前在 Clubhouse 辦了一場談「數據被看光光」的事,來了不少有趣的人。這幾天 Stanford 那邊由 Alex Stamos 領軍很快出了一份報告,初步把資料如何跑的嘗試說明。這樣的報告並不是難到在台灣沒有團隊會做,難的是即時而且給予比較在科學上站的住腳的說明。

Continue reading “Clubhouse 的安全威脅型態”

台灣政府骨幹網路被攻擊十萬次很嚴重嗎

本篇關鍵字:態勢感知、骨幹網路、安全、大官、小民、政策

前幾天 (1/27) 的自由時報頭版。沒看到還好,看到嚇了一跳。感覺這條揭露行政院〈資通安全網路月報〉的新聞,要搭配幾件事一起看。

Continue reading “台灣政府骨幹網路被攻擊十萬次很嚴重嗎”

晶片身分證發行暫緩是國安系統失能導致的序曲

真是鬧劇啊

本日 (1/21) 行政院院會後的記者會正式宣布「晶片身分證全面換發」計畫暫緩 [a]。對很多人來說,這是鬧劇一齣,而且上檯面「鬧了」還不止三年。不過總是要等到選舉年的前一年,才是被迫宣布「暫緩」的時機。這結局對從頭開始就關心的利益攸關者而言,不只是「鬧劇」,幾乎可以說是某種國家安全決策「悲劇」的序曲。

Continue reading “晶片身分證發行暫緩是國安系統失能導致的序曲”

「eID 雙寶」直播雙簧談晶片身分證資安

前幾天看到訊息時差點沒從椅上摔下來,想必是最近關切「晶片身分證」的力道不見衰減,蘇貞昌(行政院院長)有交代,務必要對公眾說明。於是「eID 雙寶」(編按:徐國勇、唐鳳)將於今日 (12/21) 中午採用 Facebook 直播,述說資訊安全保障云云之情事。

Continue reading “「eID 雙寶」直播雙簧談晶片身分證資安”

不懂戰災應變為什麼需要大數據?

聽起來既驚悚又陌生,不是嗎?但這是歐吉桑沈榮津(行政院副院長)在日前行政院動員會報後所發的新聞稿。副院長也是行政院的當然兼任資訊長,這一點先在這說明。這篇新聞稿的標題是這麼寫的。

政院:積極儲備總體戰力 善用大數據與科技 強化動員應變機制

內文第一段是:

請有關部會隨時關注全球災害情形與兩岸關係,以調整動員演習方向與重點。此外,也請善用大數據資料與科技技術,強化災害及戰災時應變合作機制。

這個會議的場合是「動員會報」。動員是什麼不需要多作解釋吧?現行者有〈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可考,過去者,也有記憶中不怎麼光采「動員戡亂時期」。但這個會報劈頭就把科技和大數據拿出來作為命題,而要戮力解決的動員任務有兩個情境,第一個是「災害」,第二個是「戰災」。要用大數據和科技技術來強化的,則是「應變合作機制」。

Continue reading “不懂戰災應變為什麼需要大數據?”

蔡委員易餘的數位發展部公聽會 (12/07)

前情提要

自從上一集之後,我們又看到了驚人的發展。一是劉世芳版的〈數位發展部組織法〉在立法院一讀通過(宣讀聲音檔),二是蔡易餘委員在今日召開公聽會。組織法還來不及公開討論見光就過了,雖不能堪稱一絕,但可見立法院對此事的關注,已到了不得已「卯起來」的速度。此事本該高興才對,但和11/17公聽會後的「結論」,顯然有著不同的節奏和內容。

Continue reading “蔡委員易餘的數位發展部公聽會 (12/07)”

數位發展部之組改畫畫看

前情提要:

我鐵定是公共行政門外漢,所以不需要用「電子治理研究中心」的標準來看這個概念組織。不過昨日飯後心血來潮,動手畫畫不花什麼時間。在此公開提供討論。

Continue reading “數位發展部之組改畫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