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0日)我原本想的是在車庫跳繩,但車庫高度不足,家裡的天花板也不夠高,在家門戴口罩不合情不合理但合乎防疫指引和「輿論指引」。今天讓我們到幾乎放眼望去看不到人的地方,做些安全有意義的活動。
在開放水域的水上運動很多種類,台灣有自己的發展歷史。目前作為各種流行指標的,我猜是 SUP 立板,其次是歷史悠久的龍舟,再來則非機械動力的輕艇和各式的划船,再來是小型動力船舶。最後則是學習過的人很多,但在開放水域卻幾乎沒有什麼人的游泳。
游泳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我寫過了。龍舟的部分我寫過一篇為期四個月的入門體驗,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今天只有自己一個人,我帶了過去在運動用品入手的單人充氣皮筏,找到無人的荒野岸頭,觀察今日的水流特性,換上適合水面的穿著,下水划船。

靜謐的水面有種靜心的魅力。她很美,如果你在晨曦迎光時到來。她很柔,如果你願意把腳放入潺潺流過的溪澗。但平靜如斯,她也隨時善變,如果你直接下水肌膚感受溫度層的急速變化。她也很野,尤其是在這個季節。照片拍起來,河岸邊滿是令人夢想的綠。實際穿過雜草莽林,沒穿長袖上衣,你身上都會是紅腫過敏的痕跡。

荒莽如林的無人岸
下水倚舟,首要當然是安全。安全是要付出代價的,安全也會因人不同。有人說善泳者易溺水,這是風險評估的問題。我只是準備來滑個一小時,皮筏也不是想仿效偷渡客還是特種部隊,搶灘登陸。對於安全整備的期待抓的正確,自然就更能把時間花在感官的體驗和肢體的舒展。

划船看似簡單,但要到精熟有效率,是高度技巧的運動。不同的舟艇划的方式也不同,而我這小小的只是要滿足娛樂感的皮筏,連直線前進都不太可能。更多人是拿來當湖面上釣魚用的臨時備案,或是下水的「第一艘皮筏」。台灣的湖泊環境比較險峻,而且河流狀況瞬息萬變,水量亦不充足穩定。這和北美的美國、加拿大,還是歐洲的瑞士、芬蘭等國度不太一樣(容我疫情過後介紹)。東亞/東南亞低緯度的國家氣候條件不同,區域氣象條件普遍不是很利於在河流從事令人舒爽的水上運動。
能有機會接觸穩定的水域,是幸運的無上眷顧。
滑一個小時是會累的,我抓的目標是順利的前進,槳入水怎麼抓上身旋轉的節奏。這是皮筏,只有一支兩頭都要使用的槳,槳也是選擇最便宜的款式。這樣是訓練人體空間感受和發力順序的好組合。悠閒的強度很 OK,想不悠閒用上蠻勁?對不起辦不到,會不穩定很快落水。

長期用這種強度划,可以訓練出堪用的背部。至少我這五個月划船的(龍舟和皮筏)所累積的運動量,比這一輩子都還多。

水上運動也要定期補充水份,不要因為悠閒悠閒就忘了這件事。今天就到此為止。明天(5月21日)就是週五了,兩個整天可以做更多有趣的「在家運動」項目。或許開個 Clubhouse room 來聊聊?
[…] 三級警戒滿一週。昨天說車庫高度不夠不太能跳繩,今天(5月21日)試了試,竟然是可以的。二話不說,直接跳了五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