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所派的東京奧運台灣官方代表 可能是最沒有代表性的代表

談到運動我就有興趣了,這興趣是天生自來的。我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開始觀看,去過瑞士洛桑的奧委會朝聖(瑞士民間的活動)。幾年前也和日本東京奧運籌備會的技術委員聊過運動賽事管理和技術發展此事(包含人工智慧),也是長期的運動的愛好者。不過在東京奧運,我就是一個觀賞者。對於行政院派唐(政委)作為本次台灣奧運代表團官方代表,我有不同的意見,覺得是對台灣運動員的羞辱,對運動文化的不重視,對奧運精神的理解有問題,也是操作國與國之間政治交流的意義,太過強加在奧運的殿堂。

唐大概是能想到最沒有代表性的代表候選之一。台灣不是主辦國,奧運的運動代表團也不是很大,2012年的倫敦奧運,發明 World Wide Web 的 Tim Berners Lee 是主辦國開幕的嘉賓代表。嘉賓代表不是英國代表,也不是主辦國代表,更不是運動員代表團的代表,也不是政府代表。Tim 在網路網路發展的貢獻,在那個時代當然堪稱第一人。他的歷史貢獻是超越語言的,而且是很多人都能同意的,在客觀現實上也是無庸質疑的。

但唐的貢獻和他所主責的業務,就有很多爭議了。尤其幾年之後民智已開,對於這些業務開展也有更多的體會。例如開放政府、青年參與和社會創新,這些台灣做的好不好,台灣這兩任的政府和內閣都談得很多,也很樂意在各種政府可以施的上力的外交場合「宣揚」。但台灣的數位環境千瘡百孔,因為疫情所頒布的各種社會控制,無論是必要還是非必要,都透過數位的「集中」和「集權」達到一個新的境界。這樣的發展是好還是壞,在台灣政府自己眼裡,在本地涉事者的眼裡,還是在歷經社區疫情爆發後的外國媒體眼裡,都有不同的看法。

唐的這些「貢獻」和奧運的關係是什麼?和運動環境的關係又是什麼?前日的《指引》公布,讓運動產業和從業和愛好者一片哀鴻遍野。大家當然知道疫情管制的重要,但管制邏輯的不一甚至是無法解釋,是很多人頭痛的問題。

知道有多少年輕人靠著專業的健身課程謀取生活嗎?知道有多少有經驗的運動員也是要靠場館的開放和運動環境,才能延續運動生命嗎?知道運動競技水準的提升通常和運動管理的提升有莫大的關係,所以教育部體育署在運動管理要更有投資的意願嗎?知道奧運在這些健身和競技運動項目發展和普及的關係嗎?談得更深入一點,奧運競技運動項目的挑選是怎麼挑的?柔道怎麼進去的?棒球為什麼好幾進好幾出?跆拳道又是怎麼回事?

奧運的主角是運動員,運動和政治當然脫不開關係。但「政治」和「國家」在奧運的殿堂,通常都會比較微妙的退到後台。奧運的主舞台是各個運動項目,即使是超級大明星和政治人物,也都知道要有分際。唐一來不是主管單位,二來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也看不出和運動的整體文化、歷史、環境、產業、選手之間有什麼關係。再者唐對於運動精神的個人體現,也從未聽聞。現在行政院派出唐,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直言是因為:

羅秉成指出,唐鳯在數位政策、開放政府及社會創新等專業領域表現卓越,廣獲國內及國際肯定,是代表我國政府出席東京奧運的最佳人選。

台灣的運動發展算很早,但環境條件很辛苦,各專項協會以前又是高度的政治屆退人士介入和管理。運動產業看似蓬勃,但在本次疫情三級管制,徹底被打回原形。行政院派了一個關係牽強的人作為「台灣代表」,在我看來這是最糟糕的示範。台灣的運動員和愛好者有點可憐,要被一個可能是最沒有關係的人作為代表。

或許只有落後國家才會在這種全球最大盛事派出這樣的代表,彰顯政治指認的代表性高於運動生態代表性的邏輯。有這麼多更適當的人選但卻不被認可,我想台灣的運動在政治之下,仍然擺脫不了被認為是服務國家,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